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四川 > 凉山 > 凉山旅游指南 > 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 旅游攻略推荐
凉山旅游Liangshan
 | 

欢迎您访问凉山!

想去0

去过0

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

http://liangshan.cncn.com  2008-12-10  凉山旅游网

凉山彝族吸烟风俗

   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人民,不但好酒,更好吸烟。他们吸烟的历史,从他们“烟为子孙烟”、“伸手要烟不羞耻,伸手要酒不羞耻,伸手要饭才羞耻”的谚语便可见一斑。
    凉山彝族吸烟有其超凡的本领和惊人的表现。只要生在彝家,从小便会受到其父母烟雾的“熏陶”,谁家的小孩长到两三岁会玩父母的烟杆,会被人视为聪明的象征。五六岁能吸烟,便是本家“子孙不断”的标志。在他们看来,烟,不但是“子孙烟”,而且还是礼尚往来的必不可少的见面礼。
    凉山彝族人认为,烟是传家接代的标志,烟源于天上的烟雾,又终汇于天上的烟雾。代代吸烟是向上天表明“本家有人吸烟,子孙不断”,否则会被天神视为“断根”;于是人人吸烟,代代吸烟,从不间断,以至众多的妇女、儿童也吸烟。
    凉山彝族好吸之烟,多为草烟,又名兰花烟、茄叶烟,是一种很有“劲头”的烟叶。吸烟者,身挂烟包,其中男性烟包多为鹿皮所制,女性烟包多为绣花精美的三角形带穗包,亦称“烟荷包”,垂悬于腰侧,内装火镰、火石、火、草烟和烟袋(即烟杆)。其烟袋制作有的很讲究,是取十分好看的花纹石磨制而成,并在烟杆和吸管上嵌绣各种图案,有些烟袋还在吸管穿过的两端包上银制花纹,堪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。
    烟是凉山彝族的“见面礼”,无论在什么地方相见,他们都有互敬烟草的习惯,方法是用前三指抓一撮烟(刚好可装一袋)递给对方,并用彝语说:“依嘟”(即吃烟)。如果与生疏的外来人在途中相遇,他们往往会问:“远方的客人,你要到哪里去?请到家里歇歇,吃一杆烟再走吧!”让客人感到温馨和愉快。被问者可用“咔沙沙”(谢谢)这一简单的彝语表示感谢即可,不一定非要到其家中“作客”,也可敬上一支香烟表示谢意。
    有趣的是,凉山彝族还将烟作为药来使用。如在凉山彝族的传统治病方法中,便有用烟杆吸管里的烟油搽抹肿块和无名肿痛、治疗肚痛和乳腺肿胀的习惯。

凉山彝族婚礼

?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,是全国最大的彝区。千百年来,勤劳勇敢的彝民族以自己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展示其绚丽多彩,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彝族那独具风韵、引人入迷的婚礼场面。凡亲眼目睹过彝族婚礼场面的中外游人,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……

??喜背新娘
??婚礼这一天,不论路途远近,都要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流背着新娘到婆家,彝族有这样的俗语:不背的新娘不珍贵。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装扮一新,身着崭新的百褶裙、紧身绣花衣,身披擦尔瓦(彝族一种似披风的衣物)头上裹着层层叠叠的帕子,脸上用一张鲜红的布遮住娇容,在背新娘期间,不论时间长短,新娘只能进少量的饮食,以免在路途中不方便。背新娘时,最忌讳的是将两腿叉开卧在背新娘人身上,只能将两腿交叠在一处,侧身卧在小伙子身上,背新娘的途中,众多的小伙子、伴娘不时停下饮酒,酒后话多歌也多,背新娘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,并引来人群驻脚观看。

??奇特的见面礼
??当背新娘的人们涌进婆家时,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男女老少以传统的方式回敬背新娘的小伙子们,几十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用盆盛满山泉,将漆黑的锅烟拿在手上,待背新娘的小伙子一跨进门坎,姑娘们便毫不客气地将盆盆山泉泼向人流,小伙子们硬着头皮往屋里涌去,却难于抵挡如倾盆大雨的水流,不一会,小伙子们身上早已湿透,,姑娘们仍不罢休,一场触目惊心的“恶作剧”开始了,姑娘们仗着人多,硬是将一个个小伙子捉住,用漆黑的锅烟往他们脸上抹去,不一会,小伙子们个个似舞台上的小丑,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,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,姑娘们更是得意洋洋双手叉腰,显露出胜利者的姿态。入夜,灯火辉煌,宾主手捧酒碗畅饮,接着还要进行歌舞比赛,看谁的山歌唱得情深又意长。当凌晨雄鸡啼鸣时,姑娘们开始为新娘更衣梳妆,将发辫梳为独辫,以示贞节,姑娘们一边梳头一边含泪唱起传统的《出嫁歌》:“可怜的姑娘哟,离开了锅庄边的慈母,离开了山坡脚下的哥嫂,赤脚踏上弯曲的小路远走了……”

??激烈抢婚
??清晨,趁送亲的小伙子们还在甜睡,姑娘们将新娘找个地方隐藏,小伙子们醒后不见新娘的踪迹,四处寻觅,只见新娘被众多的姑娘簇拥着,要想通过这道防线,往往要发生“激战”,先是舌战,男女双方唇枪舌剑,用歌谣说明抢新娘的理由,待舌战结束后,勇敢的小伙子们冲向姑娘群中,以摸到新娘耳垂上那根红线为获胜,姑娘们叽叽喳喳闹个不停,小伙子们想方设法突破姑娘们组成的人墙,不一会,只见一机灵的小伙子快步从薄弱处冲向新娘,用手取下新娘耳垂上的那根红线,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,热闹的婚礼才告以结束,只见新娘的未婚妹妹或堂妹用过年猪油在新娘头上从上而下抹三次,再用梳子梳三次,把独辫分为双辫,以示从此结束少女生涯,迈入为人妻母的生活。

彝族生育风俗

      生育,彝族人称“喜事降临”。不生育的,要请毕摩念经“促育”,彝语称“曲耳比”。
  做“曲耳比”要用一头黑母猪、一只小黑猪、一只鸡、一个鸡蛋、一坛酒、十五双柳枝,请毕摩念经两天。
  彝族人认为天上有天君,主管天地间的一切事情。创世之时,人种是天神找的,因此,妇女生孩子是天神送的。彝族人不设庙宇,不供菩萨,但笃信山神。在“促育”过程中,毕摩祈求:“高贵的山神……接受我们礼;高贵的山神……给她送个孩……。”祭山神的纪词很多,毕摩念完以后就烧猪、献酒,然后大家同吃,并将妇女的全套衣服和男子的帕子绑在树上,将鸡蛋扔掉。如果毕摩识药,还要带着妇女和家人去挖一种味道淡。甜、地下结两个椭圆形根块的“双胎参”据说,这种补药是一种很有效的促育药,妇女吃了一年半栽就会受孕。由于毕摩的故弄玄虚,易给人们造成错觉,对他十分崇拜。
  妇女生育难产时,要敬灶神,请毕摩念“敬灶神经”。念完经,毕摩用一个二、三两重的石块,放在火里烧红,把柏枝在装有半瓢冷水的瓢里。然后把烧红的石头放进水里,水蒸气升腾,柏枝香味满屋。毕摩端起水瓢在难产妇的头上绕三转,又从灶心中取一小块泥土,煨水给难产妇喝下,不到半小时,孩子就出生了,据说柏枝和老灶土都是神速的催产药。
  妇女生育后,孩子的爸爸带一瓶酒、一只鸡去外婆家报喜。如果生男孩,就抱母鸡去,生女孩就抱公鸡去。外婆接到鸡后,就把公鸡换成母鸡,母鸡换成公鸡交给女婿抱回去喂养,不准杀来吃。
  在为孩子办满月酒时,要请毕摩来念经,请长老剃头。亲朋好友拿来红布挂在门上面,称为“挂喜红”。挂红时,要请歌师来唱歌祝贺。
  孩子在一岁之前若经常啼哭,就要抱到路上去“撞名”。准备一瓶酒、一只熟鸡、一锅饭、一个小木桥,将酒、鸡、饭放在靠近小沟的地方,把桥搭在小沟上,抱着孩子躲在附近的草丛树林中,一旦发现有二十岁以上的男人从小桥上走过马上就跑出来把他拉着,扯下过桥人的一个衣扣,抱孩子拜之,要求他给孩子取个名字。过桥人则把孩子接过手,向东南西北各拜三拜,从此过桥人就成了孩子的干阿爸。拜认完了,大家应在原地生火热鸡,热饭,同吃同喝,临别时互告姓名住址,以后经常来往。
  有的孩子满月时不剃头,就要留三年。三年剃长毛时,父母要请一次客,请一长老剃头。剃头前,要请毕摩念“长毛经”。通过孩子三年的成长过程的追忆,寄托阿爸阿妈的期望:“愿你长成材,好把栋梁做。”